甘孜州乡城县 “农牧民星期天” 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亮相

2024-10-22 12:03 来源:四川新闻网
编辑:王海静

  近日,一场关于全力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特色品牌的活动在四川省甘孜州乡城县如火如荼地开展,为该县乡村振兴和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试验县注入新的活力。

  “农牧民星期天”是由乡城县农牧民群众自发开展,县委县政府规范引导形成的农牧民群众宣教实践活动综合平台和特色品牌,旨在提升农牧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乡村落地生根。该县结合当地特色,整合各方资源,为农牧民群众带来全新的体验,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光彩。

  近年来,乡城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决策部署,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农牧民群众的所需所求所盼为文明实践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五项工作”的总体要求,充实完善农牧民星期天内容,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县人民文明程度,动员和激励广大群众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

  立足教育引导 把群众“休闲时间”转化为宣讲“黄金时段”

  强化教育引导,把群众“休闲时间”转化为宣讲“黄金时段”。根据群众需求和实际情况,做到宣讲人员多元化、宣讲对象分众化、宣讲内容乡土化。充分激发全县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群众更真切地领悟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一是群众愿意听什么,宣讲志愿队就讲什么。以百姓视角、群众语言传播党的“好声音”,探索录播本地藏语宣讲微视频,广泛组织理论宣讲团队、乡村宣讲小分队和“百姓宣讲”志愿者,抓住“农牧民星期天”时间,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教活动,第一时间把党的创新理论传达到基层,让群众更真切地领悟党的创新理论成果。二是群众需要听什么,文明实践站就播放什么。用好早中晚休息时间,依托应急广播、“咔哒时间”充实乡城藏语内容,分早中晚三个时段开展“天天播报”,组织志愿者、驻村队员、青年社干用藏语、普通话、四川话向群众宣讲中央、省委、州委等重要会议精神,让党的创新理论第一时间“飞入寻常百姓家”。三是群众需要掌握什么,文明实践讲堂就讲什么。依托“农民夜校”,组织县、乡、村三级文化志愿者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形式开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活动。通过宣讲、现场知识问答等形式向居民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知识,倡导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培养村社区各族群众维护民族团结意识。

  立足群众需求 推动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

  本着群众需求为原则,以最美风尚护航共同富裕。秉承“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把推动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内容,有效遏制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不良风气,在全县营造崇德向善、和谐向上的浓厚氛围,使文明之花处处绽放。一是用“新规定”改变“老规矩”。强化制度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新规125”(“一规立村,两委治村、五会育村”,一规即村规民约;两委即村党支部、村委会;五会即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民事调解会、禁毒禁赌会)基层治理体系。把抵制大操大办、聚众赌博等不正之风纳入村规民约,组织举办节俭文明、简约时尚的集体婚礼和青年相亲联谊活动,引导群众自觉摒弃薄养厚葬、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树立文明健康、移风易俗的社会新风尚。二是用“新风尚”破除“老传统”。发挥“关键少数”的示范引领作用。紧抓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新乡贤等关键群体,严格落实《关于规范干部职工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实施办法》和党员干部婚丧喜庆事宜报备报告制度,把移风易俗教育纳入党员日常教育管理,为其他干部群众作出表率。发挥身边典型的榜样引领作用。将遵守“限高”规定、模范作用发挥等作为评选前置条件,设立“孝道文化墙”“善行义举榜”,引导群众不断提升文明素养。三是用“新家园”取代“老面貌”。与美丽家园建设相结合,突出“五美”(产业美、人居美、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目标,深入实施农村风貌、垃圾、厕所“三大革命”,定期组织党员干部、村组工作人员、组成志愿队常态化开展提升环境卫生、送文化、送科技、送医疗等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为老、为小、为困难群体、为需要心理疏导和情感慰藉群体、为社会公共需要“五为”志愿服务活动,满足不同群体需求,用实际行动传递温暖和文明,让群众有需求时随时随地可享受到法律、医疗、就业政策咨询以及困难帮扶,更好地提高群众对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率和幸福感。四是用“新思想”代替“老观念”。紧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条主线”,深入开展“文明新风进万家”“四感怀四增强”等主题教育活动。

  丰富文化生活 营造良好农村文化氛围

  优化文化服务供给,以文化赋能推动共同富裕。深入开展“农牧民星期天”主题活动,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载体,翻新活动内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乡城优秀传统文化。一是宣讲新思想,传承本土文化。传承本土文化,全方位满足群众需求,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更具特色、更富活力。以“农牧民星期天笑宴会”为主题开展宣讲活动。将来自身边人的不文明行为、不懂政策行为、来自他人或自身很多方面的不良行为,借助风趣幽默的语言点出,提示人们改进,顺势化解邻里乡亲之间的矛盾。让群众在活动前有期待、活动中有欢乐、活动后有收获。二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强群众文化素养。依托县域内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举办四川省甘孜州山地文化旅游节、“5.15”红军长征到乡城纪念日、魅力乡镇竞演、“铭记红色印记,同奔共富之路”红色文化知识竞赛和作品征集,以及常态化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等各类文化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依托图书馆、文化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宣传文化阵地,运用生活化场景、具象化载体广泛组织志愿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自觉践行。深入开展文明生活倡导行动、“文明健康,有你有我”系列活动,通过发放《甘孜藏族自治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及发布倡议书、开展主题教育等多种方式引导群众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三是公益电影进乡村,文化惠民暖人心。面向全县10个乡镇、57个村、3个社区的广大农牧民群众,放映爱国主义教育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筑牢基层农村意识形态阵地,切实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进一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爱国情怀。

  全力打造“农牧民星期天” 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是对文明的不懈追求。这一举动不仅丰富了农牧民的业余生活,也促进了乡村文明建设。下一步,乡城县将持续努力,通过整合资源、创新形式、拓展内容,以崭新的姿态让“农牧民星期天” 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亮丽名片,为推动乡城县高质量发展共同富裕试验县不懈奋斗。(王晓军 周乾琼)